思政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思政教育 >> 正文

传承红色基因·礼敬传统文化丨经典诵读分享——第49期

发布日期:2023-07-09    作者:     来源:     点击:

传承红色基因,礼敬传统文化,我是本期领学人赵柯吉,今天给大家分享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书籍,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所写的《共产党宣言》。

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代表大会。大会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提议,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无产阶级政党。同年11月底,共产主义者同盟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马克思和恩格斯同时出席。大会委托他们起草“一个准备公布的完备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这个党纲,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回到布鲁塞尔,进一步研究《宣言》的内容、结构和表达方式,拟定《宣言》大纲。12月底,恩格斯赴巴黎,马克思继续从事《宣言》的写作。1848年2月21日,《共产党宣言》单行本问世,这本只有薄薄23的小册子,宣告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时,马克思29岁,恩格斯27岁。

本期重点给大家分享《共产党宣言》的开篇语。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

《共产党宣言》的开篇之句,大概是人类卷帙浩繁的书籍中,影响最广泛的开头之一。

马克思天才般地化用了莎士比亚的名著《哈姆雷特》中的幽灵形象,当迷茫的人们彷徨无助之时,幽灵便会现身,为人们指引正确的方向。该书是1848年在工人运动高涨的背景下问世,它以犀利的笔触和深邃的思考,勾勒出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共产党宣言》从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的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并提出了无产阶级解放的思想和行动纲领。

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紧逼,封建统治日益腐朽没落,祖国山河破碎,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面对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中国的仁人志士忧国忧民,四处探寻强国富民的科学真理,相继提出了科学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等主张,结果都是“此路不通”。但从1899年开始,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就在当时的媒体上介绍《宣言》的部分内容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观点。由此开始,马克思主义这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开始了在中国大地的“徘徊”。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至此,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不仅积极学习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开始思考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的问题。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作了比较系统而简明的介绍。中国共产党人尤其要感谢陈望道这位学者,是他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废寝忘食地辛苦劳作,乃至在吃粽子时竟错把墨汁当红糖蘸,终于在1920年8月翻译出《宣言》的中文全译本。这本书一经问世,就在当时的思想界引起极大的反响,广大进步知识分子竞相购买,以至一版再版。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运动。正是在《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影响下,催生了中国第一批共产党人。很快地,《中国共产党宣言》诞生了,它清晰地阐释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尤其是宣告中国要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要通过党组织领导劳苦大众,开展阶级斗争。《中国共产党宣言》第一次明确亮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名称,表明了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的新型政党已经孕育成熟并即将诞生。《中国共产党宣言》在全国各地的传播,极大地提高了早期共产党员及其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觉悟、政治水平和理论素养,对促成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起到了思想引领和理论指导作用。可以说,正是《宣言》影响和培育了无数先进分子积极投身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一本书影响了一群人 ,一群人改变了中国命运。从根本上说,没有《宣言》的引领,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70年过去了,但《宣言》的光辉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泯灭,依然熠熠生辉,光芒四射。联系我们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联系中国革命道路的成功选择,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产生的成果,令我们深深感到《宣言》对中国影响巨大、意义非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重温《宣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砥砺前行!

以上就是本期分享的主要内容,感谢大家的倾听。